作品鉴赏

余济民:砚边自话

图文/余济民
余济民
虽说我时时在砚边生活,教学和创作忙得团团转,可非要让我对书法这门艺术作些经验谈的话,还真的一时无语……
我只记得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里的长江和黄河,其余都是支流,有的宽阔,有的狭小,有的清澈有的浑浊,至于我可能就是个干枯的小水沟,甚至还遭受过一些化工企业的污染,也说不定。

我十六岁那年坐在散之老人的对面,幽幽的看到寿眉鹰眼钩鼻,似仙似佛。老人语音铿然,我却听不懂。我们在白纸上笔谈,我问的尽是些浅薄的话题,老人却不厌其烦的引经据典的满满写在纸上,我似懂非懂,至今想来惭愧。每有晚辈来探视,老人都不胜唏嘘,让你能感到“我存人尽死”的巨大孤寂。

费新我先生听说我来看他,正是午休的时候他很不高兴。一句“那你就看吧”,作僵卧状再不理我,当时我进退维谷。好在他是逗弄小孩的,过了半天起身主动帮我点评作业。

那时,书坛有书霸。谒见之,“我很忙,还有会”扬长而去。我不死心,带上家里土产候其门外,天寒,冻得齿颤。思想了好久,还是没有敲门。

万家灯火的除夕夜,南京淮海路一角。身穿蓝色棉袄的吴振立先生,搓着手和我谈《琵琶行》。那年我十九岁。许多年下来,先生都在不停地鼓励我:“济民,别浪费了自己,我从来不怀疑你艺术的禀赋!”

一位日本堺市的老人给我写信说,“我喜欢你的字,我把它装裱在床头,可以天天看到”。三十年过去,我寻访到堺市百鸟舌町,老人已经仙逝。“我亦能高咏,斯人不可闻”了……


也许正是这些生活的碎片,成为我书法的记忆,也勉强构成书法对我的人生意义。它和参赛入展没有关联。我只喜欢有个真实的书写状态,临帖、创作都像和好友谈天,轻缓的……

上一篇:一代大家沈曾植,你可能看不懂!
下一篇:100首诗记录100位书法家,才气逼人! 返回列表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